2024部落格BLOG
2024大觀舞集 楊琳琳 藝術總監—跨越傳統與當代的傳承
時 間|2024 年 11 月 2 日 星期六
地 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受 訪 者|楊琳琳 大觀舞集 中國舞蹈年度展演 藝術總監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江孋凌(戲劇學系 日間部三年級)
2024年【大觀舞集】於中國舞蹈年度展之際,恰逢創科主任李天民教授冥誕,為此次製作增添了別具一格的紀念意義。在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中,推出以「思想起」為題,重現李天民教授的經典作品與展現臺灣文化元素的製作。在此篇文章中我們特別邀請了在此次製作中擔任「思想起」藝術總監與編創之一的楊琳琳老師與我們分享。通過她長期深耕中國舞蹈,且擁有豐富的創作與教學經驗,我們將從她的舞蹈生涯出發,深入探討「思想起」的意涵,並藉由她的獨特視角帶領我們重新審視中國舞蹈的傳統與當代美學之間的對話與差異。
你人生路上會遇到什麼?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在沒打開前你永遠不知道你拿到的是什麼口味。」
—阿甘正傳
就像阿甘正傳裡的那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滋味。」楊琳琳總監在追尋舞蹈的過程中,也經歷了這樣的未知與驚喜。楊琳琳總監,與我們分享了如何踏上中國舞蹈領域的歷程。身為國立藝專時期的校友,楊老師曾以芭蕾為主修。但因種子骨受傷,在醫生建議下不得不轉換舞蹈方向。使得她不得在當時文化大學就讀時期,迫使她重新思考自己的舞蹈道路。為了能夠與她所熱愛的舞蹈繼續工作,她參考了當時助教的一番話,轉組到中國舞蹈組,中國舞蹈的類型非常多,感覺總有學不盡的舞種能夠學習,逐漸地專注於學習的她也學會與傷共處,從中找回在舞蹈中的熱情。終於在畢業後,也如願進入了當時的職業舞團之一「臺北民族舞團」,展開了她職業舞蹈生涯的新篇章。
(「思想起」—《鼓舞太平》彩排後,楊總監指導過程/圖片提供 臺藝大藝文中心)
回望這些年來,她秉持著「不挑食」的信念,也將這份精神貫徹到創作與教學中。面對學生在不同舞種之間「挑食」的情況,楊總監表示道:「其實所有的舞蹈都是相通的,無論是芭蕾、現代舞還是中國舞。雖然風格和表現方式不同,但舞蹈的核心最終仍是身體的控制能力掌握決定了你的發展,學會如何表達每種舞蹈的精神,便是最終能夠融會貫通的能力。」而這也正回應了臺藝大舞蹈學系所實行的舞蹈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在不同舞種中廣泛學習,以培養出全方位的能力與藝術敏銳度。楊總監說道,與「挑食」的學生相比,「不挑食」的舞者通常在職業發展上擁有更廣闊的機會,也更不容易被取代。在以「身體」為核心工作的舞蹈世界中,年齡和傷病是無法避免的挑戰,而擁有多元舞蹈知識和靈活切換能力的舞者,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站穩腳步,甚至脫穎而出。
李天民教授的影響與《飛天》的重建之路
談及此次「思想起」特別重現創科主任李天民教授的作品,楊總監開心的分享道,她在五專時期師從李天民教授的過程,她回憶起在畢業公演和國際比賽中表演李教授的《飛天》和《嘉賓讌》作品,曾在波蘭和捷克榮獲了最佳編舞獎跟最佳團隊獎的事蹟,也分享直到目前許多舞蹈比賽中的音樂還是當時李天民老師所作曲錄製的,足見李教授帶給臺灣舞蹈界的養分與貢獻。這些經驗不僅是可貴的舞蹈歷程,更深刻影響了她的舞蹈理念,並種下了這次重建《飛天》等作品的淵源。
(「思想起」—《飛天》彩排過程/圖片提供 臺藝大藝文中心)
作為曾經的演出者,楊總監對於如何承接並傳承李教授的中國舞精髓,感到既激動又責任重大。在重建過程中,她也做了不少的功課,除了過往影片資料外,也拜訪了不少曾經參與過演出的舞者,盡可能地保留作品的原貌,同時從當代美學角度進行細緻調整。以《飛天》為例,楊總監說道,在詮釋敦煌舞蹈《飛天》時,內地與臺灣的美學其實存在些許差異。內地詮釋敦煌舞蹈上強調的是推跨肋與三道彎等技法,而李天民教授的《飛天》則是源自戲曲脈絡的古典舞,保有優雅、內斂、細緻、華美的身體結構演繹。在呼吸的使用上也很有差異,在內地詮釋敦煌舞蹈氣韻上,吐氣的時候會頓點的律動,李教授的是以緩和、順暢的呼吸流動感為主調。相較內地敦煌舞蹈的大開大合,臺灣敦煌舞蹈更偏向古典舞蹈的美學。
再進一步,從當代美學重新看待《飛天》時,她也分享時代對於時間表達的差異觀察,當代舞蹈在動作速度和密度上有別於傳統作品。「現代舞可能在一個八拍中包含十幾個動作,而傳統則更注重動作的穩定性與內涵。」為此,楊總監平常在訓練舞者時也會固定安排自己課程上的「暖身」組合,通過緩慢的、連續的身韻組合,從脊柱與呼吸的準備以提醒學生「沉住氣」暖身、暖心慢下來的重要性,不僅要專注技術,也要觀照自己的身體,慢慢揣摩每個動作的內在意義,避免淪為表面化的「模仿」。
「思想起」—尋根之旅
(「思想起」—《茶山閑趣》彩排過程/圖片提供 臺藝大藝文中心)
楊總監也透漏了關於這次製作的小秘辛,這是她第一次擔任藝術總監,也感謝中國舞蹈小組前輩與夥伴們的相互支持才能完成,因為這次的演出可以說是歷年來中國舞年度展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高達百位舞者。而這次的年度展上,參與的編舞家有李天民、曾照薰、楊琳琳、黃怡蓉、呂美慧、張子祥,節目的設計巧妙地分為兩大部分:上半場為重現李天民教授的經典之作《霓裳羽衣舞》、《正氣歌》、《飛天》、《嘉賓讌》、《鼓舞太平》,這不僅是對傳統中國舞蹈的致敬,也在探索如何在現代保持其文化價值與美學風格;下半場則以「臺灣元素」為核心演出《望月》、《遇東風》、《茶山閑趣》、《笙歌竹影》通過當代舞蹈呈現臺灣多族群的文化特色。
(「思想起」—《遇東風》彩排過程/圖片提供 臺藝大藝文中心)
中國舞蹈小組的老師們也相信這對於學生來說,有別於課堂上的學習,能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演出中,通過舞作拓展舞蹈風格和肢體表現技術,提升對於舞蹈的想像與理解力。從舞蹈歷史的脈絡出發,精心編排,旨在帶領觀眾從傳統走向當代,從中國古典舞蹈延伸到臺灣的文化視角,探索舞蹈語言如何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遷而演變道出歷史與藝術交織所激盪出的火花與碰撞。楊總監也誠摯的邀請大家,一起到劇場裡頭重溫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