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落格BLOG

2022.10.14

《最後五秒》人物專訪—吳侑函:傳統激盪當代,當代回饋傳統

時       間|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12:30-13:30

受  訪  者|吳侑函(《最後五秒》演員)

採  訪  者|梁資鈺、吳若葳

指       導|陳慧珊(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 表演藝術評論總監)

編       輯|沈佳燕

撰       文|梁資鈺(電影學系三年級)


2022年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邀請到栢優座帶來結合現代戲劇及傳統戲曲的演出,《最後五秒》。一如栢優座始終秉持的理念,《最後五秒》在詼諧有趣的氛圍下,意圖向觀眾拋出提問,「倘若今日只剩五秒得以讓你定義自己一生,你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栢優座創團以來,致力於將京劇之美揉合於現代戲劇,使觀眾在每次觀劇過程中,獲得古今文化的雙重享受。本次我們邀請到在《最後五秒》擔任演員的吳侑函老師向我們解密,傳統戲曲表演者在臺灣,究竟是如何懷抱理想地茁壯著。

穿梭於中外古今之間:藝術沒有藩籬

誤打誤撞地被母親送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學習,受惠於母親的客家背景,侑函老師因具備熟稔客家話背景,也促使了她在進到學院時,選擇了客家戲作為自己的主修。即便傳統戲劇身段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鍛鍊,即便過程十分辛苦,但自己從未想過放棄。也許是這份執著使侑函老師憑藉著對表演的熱愛,以及好學的個性反而在訓練過程中,有了重新認識自己身上每一塊肌肉時的體會,她也坦言說道:「她求學六年的時間,從一次次的練習,才真正了解了傳統戲劇,客家戲的迷人之處,更是難用言語表達,你要認識它,才能真正體會」。

在畢業之初,憑藉著對客家戲的熱愛及使命感,老師與幾位至交進入了文和傳奇戲劇團。侑函老師及其同儕也看出了客家戲作為民間戲曲的發展潛力,相較於京劇,台灣的客家戲發展較晚,同時也有多彈性可以發揮,因此他們致力在客家戲加入當代年輕人的思維,以激盪不同的花火,使之擁有更豐富的樣貌之外並將客家戲推廣向大眾。

研究所期間,在侑函老師接觸現代戲劇的過程中,曾被建議道,「手不要那麼漂亮。」這樣的衝擊開啟她重新整理表演思維,在現代戲劇與傳統戲曲的各有不同主張下,調整現代戲劇重視由內而外的張力,讓原本傳統戲曲透過優美的身段及手勢形塑出寫意風格的要求能在兩者之間的差異下,找出共融方式。

採訪過程/提供 藝文中心

(採訪過程/提供 藝文中心)

當代與傳統的對話:不同戲劇風貌的誕生

本次《最後五秒》和栢優座合作的過程,透過演員間不同的性質及專業,不斷和彼此對話,交織出新穎且保留各自特色的作品,而它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這樣多元的特色呢?

栢優座作為現代京劇團,引領著團隊的許栢昂導演擅於將現代戲劇融合京劇元素,逐漸形塑出屬於栢優座獨有的戲劇面貌。除了京劇出身的演員之外,栢優座亦邀請了不同傳統戲劇出身的表演者參與演出。在一次排練過程,許栢昂導演注意到侑函老師客家腔調的特色,使導演靈機一動,將特定片段改以客語詮釋,誤打誤撞的為栢優座的作品注入新元素,共同描繪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戲劇風貌,更將客家戲元素無形的推廣至不同的觀眾群。而這樣的融合亦使本次演出有豐富的變化,讓我們進劇場拭目以待!

(2021年《最後五秒》演出劇照/提供 栢優座)

(2021年《最後五秒》演出劇照/提供 栢優座)

人類亙古不變的恐懼:生命的消逝

在此次「2022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帶來的《最後五秒》中,侑函老師飾演一位懷抱著理想與強權對抗的女子,卻在一次負氣離家之後,遭逢意外成為永恆的離別。劇中諸多角色都同樣遭受了意外的死亡,而面對冥神「渡鴉」要求在五秒之內,給出一個自己不能離開人世的理由。栢優座透過各個角色的境遇向觀眾拋出提問,「何為生命的意義?」

侑函說道:「比起上一版,我更喜歡這次的內容,是一種更加精實的感覺」在這次升級的導演加長版《最後五秒》,導演經歷了疫情的肆虐及近年的沉澱,相較1.0版更直接地觸碰「死亡」這個議題。面對死亡的態度有很多種可能,一如劇中角色在得知自己即將死亡時,有的人淡然,也有人手足無措。侑函老師說道,「劇中角色都很特別,卻也很平凡。」意味著,這些角色所投射的便是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人,更可能是你我。

「死亡」作為所有人都會面臨到的課題,人們卻總是避諱談論它。侑函老師說道,「倘若今天生命只剩最後五秒,我會希望至少能打一通電話給家人」,誠如被問及對於「死亡」的看法時,老師答道,「其實面對『死亡』,只要去正視它,便不會那麼害怕了」。

無人能預知自己何時會離世,許多包袱及疙瘩也就因此擱著,最終成為遺憾,而當人面對生命的盡頭時,最直覺的反應也經常是心中最重視的。而在人生最後五秒時,你認為自己又會給出怎樣的答案使渡鴉動容呢?

(2021年《最後五秒》演出劇照/提供 栢優座)

(2021年《最後五秒》演出劇照/提供 栢優座)

回上頁